杜甫五律《白水明府舅宅喜雨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(755)。杜甫从未在诗中提及生母崔氏,却多次提到舅氏。本诗“白水明府舅”即其一。据近期发现的多个崔氏墓志考证,此白水县令叫崔顼,博陵人。崔顼有个孙子叫崔造,德宗时宰相。
白水明府舅宅喜雨(杜甫)
吾舅政如此,古人谁复过?碧山晴又湿,白水雨偏多。
精祷既不昧,欢娱将谓何?汤年旱颇甚,今日醉弦歌。
【注释】白水:白水县,在奉先北。【《太平寰宇记》卷28同州白水县:“后魏和平三年,分澄城郡于此置白水县及白水郡,南临白水,因以立名。永平三年移郡于今县西南三十五里奉先县界。隋开皇三年罢郡,以县属同州……盖其境东南谷多白土,因曰白水。”】
偏:特别;出乎意料地。
精祷(dǎo):精诚的祈祷。《淮南子-主术训》:“汤之时,七年旱,以身祷于桑林之际,而四海之云凑,千里之雨至。”《旧唐书-懿宗纪》:“今盛夏骄阳,时雨久旷,忧勤兆庶,旦夕焦劳。内修香火以虔祈,外罄牲玉以精祷。”不昧:不忘。《逸周书-王会解》:“佩之令之不昧。”孔晁注:“不昧,不忘也。”《催宗文树鸡栅》(杜甫):“不昧风雨晨,乱离减忧戚。”
谓何:说什么,有什么好说。《节南山》(诗经):“赫赫师尹,不平谓何!”《和李延老家会饮》(宋-梅尧臣):“时鸟歌犹涩,主人当谓何。”
汤年旱:成汤时大旱。《吕氏春秋-顺民》:“昔商汤克夏而正天下,天大旱五年不收,汤乃以身祷于桑林。”《山家夏日》(唐-王绩):“谁信汤年旱,山燋金石流?”
弦歌:依琴瑟而歌。《史记-孔子世家》:“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。”《清河作》(汉-曹丕):“弦歌发中流,悲响有余音。”《咏怀》(汉-阮籍):“平生少年时,轻薄好弦歌。”参考:典“宓子弹琴”。《吕氏春秋-开春论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,而单父治。”
【大意】俺舅父为政政绩如此,试问哪个古人能够超过?晴朗干旱的青山又被雨水打湿,今年白水的雨出乎意料得多。诚挚的祷告既然没忘,欢娱一下有啥可说?虽也遇到当年成汤之时的大旱,今日崔县令却能降喜雨而醉弦歌。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五律题目“喜雨”。这年本是干旱,杜甫来看舅父时正好遇雨,自然是“喜雨”。首联赞明府。俺舅为政如此,古人难比。次联精彩。晴旱的碧山得以雨湿。“雨偏多”似是“吾舅”为政之功。三联写喜。既然没忘记虔诚的祈祷,上天已降雨,欢娱有何不可?末联回答“古人谁复过”。商汤那样的明君遇到干旱还要“祷于桑林”,而今天虽也遇到大旱,却因为吾舅“政如此”和“精祷不昧”而降喜雨,这不就是古人所推崇的“宓子弹琴”而治吗?
【参考文献】查屏球《蓝田崔氏庄之“崔氏”考—墓志与杜甫母系新证》《浙江大学学报》2021(02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